为什么中秋节要吃鸭子

南方养生网   2023-05-11 08:30:23

中秋为什么吃鸭子 中秋节吃鸭肉习俗由来

吃鸭子,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,杀鸭子,欢度这个传统节日。


(资料图)

传说从前仫佬人居住的地方,山好水好,四季如春。村村六畜兴旺,年年五谷丰登。可是有一年,突然来了“番鬼佬”,到处杀人放火,抢劫奸淫,害得仫佬日夜不宁。村中有个卖糖佬夫妇和儿子三人,决心带头反抗。

他们就想了一个计谋:以游村卖糖来串联村民,在八月十五晚上一齐动手杀番鬼佬。果然大部分“番鬼佬”被打死,一部分跳到河里,都变成了鸭子。仫佬人就把鸭子捉回村,杀掉当作庆祝胜利的美餐。

从此,仫佬人为了纪念卖糖佬一家三人,每年八月十五,家家户户都要买饼子、杀鸭子,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。

扩展资料:

中秋节吃鸭子的食俗:

中秋,阖家团圆的佳节,少不了与家人一起赏月、品月饼。然而,中秋不只是吃月饼,还有很多其他流传的传统食俗:吃果子、食鸭、品莲藕等。

不少地区都有在中秋节吃鸭子的习俗。秋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,而鲜美的鸭肉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。鸭肉味甘、性寒,有益阴、生津、养胃、补肾、除虚弱、消肿、止咳化痰作用。

而在各地的食鸭习俗中,脆香美味的烤鸭、清爽可口的盐水鸭、浓油赤酱的酱鸭、八宝鸭等等,是最常见的品种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中秋饮食文化

参考资料来源:人民网-盘点中秋节食俗:老北京要吃果子 韩国人吃甜点

上海人中秋节为什么要吃鸭子,毛豆和芋艿?

芋艿,江浙一带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俗,农历八月正好是芋艿上市时节,而且江南方言念芋艿谐音“运来”。所以,中秋吃芋艿,不仅一享口福,而且表示好运连连。

鸭子,在干燥的秋季吃鸭子,也是对身体颇有裨益。毛豆,又称“毛豆荚”,“荚”音谐“吉”,表示吉祥如意。

秋分曾是中秋节,欢聚同食庆丰收

民间故事中,关于中秋流传最广的就是嫦娥奔月,许多人认为中秋节就是源自这个上古神话传说。的确,中秋节的习俗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,但起源却比神话更早——源自古代人民日常对天象的崇拜。

越是不了解的东西越神秘,越神秘的东西越容易被赋予想象中的神力和崇拜。古代,大家认为最神秘的东西就是天象,太阳、月亮、星星等天体就是先民最早的崇拜对象,我国许多传统节日都与之相关,比如七夕节、中秋节等。

“中秋一词,最早在《周礼》中出现,唐代就已经有很多相关诗词,宋代以后日渐盛行,成为了我国阖家团圆,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。”北京博物馆学会非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彩萍老师介绍,中秋节,顾名思义,是仲秋之中的节日。农历八月是秋天的第二个月,也被称作仲秋。最早的中秋节就在八月,但不是八月十五,而是秋分。

老上海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毛豆,鸭子和芋头

应时菜肴...八月桂花香季节鸭子最肥美...新芋头上市,毛豆也正是好吃之时。

家人团聚,偶尔弄个鸭子,不一定是烤鸭,上海地区多吃八宝鸭,南京人多吃盐水鸭...

搭配的应时水果 砀山梨(很久以前是莱阳梨,上海密梨,天津鸭梨)。

桂花酒......

历史传说,吃毛芋头就是吃了鬼头(元朝统治者),现在已经很少人传说这些个故事。

中秋节为什么要送老鸭

传说,元末时期,蒙古人专横霸道,统制者欺压汉人,汉人终于决定起来推翻元人,但当时统制很严厉,不能明着组织斗争,就用暗语。当时,汉人称蒙古人为"哒子",就取谐音"鸭子",大家约定,中秋节大家都"吃鸭子",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,推翻元人统制,后来,中秋“吃鸭子”的习俗倒是流传下来。

吃鸭除秋燥

吃鸭可以除秋燥。鸭和鸡同为禽类,功效却大不相同。鸡尤其适合的冬季进补,民间素有“逢九一只鸡,来年好身体”说法。而鸭属于水禽,元朝的御医忽思慧在《饮善正要》里说,鸭肉味甘、冷、无毒,补内虚,消毒热,利水道。“经常食用鸭肉对体弱阴虚、水肿食少、低热者最为有益。”因此,夏秋的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。相比之下,猪牛羊等其他肉类就稍逊一筹。

中秋节为什么要吃鸭子,芋艿?

应该还有毛豆吧?芋艿,江浙一带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俗,农历八月正好是芋艿上市时节,而且江南方言念芋艿谐音“运来”。所以,中秋吃芋艿,不仅一享口福,而且表示好运连连。鸭子,在干燥的秋季吃鸭子,也是对身体颇有裨益。毛豆,又称“毛豆荚”,“荚”音谐“吉”,表示吉祥如意

中秋为什么要送鸭子?

解答:

中秋送鸭子寓意吉利。

在古代,“鸭”与“甲”谐音,故“鸭”寓意科举之“甲”是祝福前程远大,学业有成的意思。民俗也有对出远门的行人赠送鸭子或螃蟹者,祈祷前程远大也。

以“鸭”象征科甲,具体的寓意还要细分。古代科举考试之“甲”,有“一甲”、“二甲”、“三甲”之分。殿试第一等的称为“一甲”,赐“进士及第”。第二等的称为“二甲”,赐“进士出身”。第三等的称为“三甲”,赐“同进士出身”。

“一甲”、“二甲”、“三甲”各取若干名,统称进士。到了元、明、清时期,“一甲”录取仅限三名,“二甲”、“三甲”则各取若干名。“一甲”的第一名叫状元,“一甲”的第二名叫榜眼,“一甲”的第三名叫探花。

因此,以“一甲一名”为题的鸭纹吉祥图,是祝愿他人高中状元,而其他的鸭纹,只是祝愿他人在科举考试中进入“三甲”

相关新闻